建筑工“变身”产业工人

更新于:2022/02/08691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本报讯(记者张玺 通讯员王洪宇) “现在签劳动合同、按月领工资、上三险,比先前在工地上工作强多了,咱越来越有产业工人的样儿啦!”日前,天津住宅集团下属天津工业化建筑公司农民工王明虎深有体会地说。王师傅的例子,正是当前天津推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变身”产业工人的缩影。

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最大不同就是,墙体、楼梯、楼板等构件制作转移至工厂预制,替代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现浇作业,让盖房子如搭积木一般。

建筑方式的转变,让建筑业传统的瓦工、木工、钢筋工等工种农民工,有的转变为工地搬运材料的吊装工、扶板就位的装配工,有的进入预制构件工厂从事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天津工业化建筑公司试生产后,招募了70余名这样的农民工。与传统建筑工地农民工“两脚泥,一身土” 、风吹日晒、登高爬低景象相比,在该企业生产车间,却是另一番场景,农民工每天在干净的厂房内,分布在生产线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成品搬运等不同工序上,操作机械,进行批量化生产。

农民工马俊冠告诉记者,在工厂里干活安全系数高。在工地的时候,冬天冷夏天热,下雨还得停工。现在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在封闭的车间,每天正常上下班,工作强度也大大降低,与在外面比收入提高了20%左右。

因为工作方式的变化,天津工业化建筑公司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工资变为每月按时支付,原来仅有的意外伤害保险也增加到了工伤、养老、医疗三险。

来自天津市建委消息,预计到今年年底,天津将培育5~7家大型预制装配整体式构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年产满足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部品预制生产线和年产满足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结构建筑生产线。

这意味着,天津将有更多的农民工变身建筑业产业工人。天津住宅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这预示着建筑行业流动性大、技术稳定性差、福利待遇低的传统农民工,开始向产业工人“变身”。其中,转变最明显的就是进入预制工厂的农民工。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