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银行:带罗马柱的气派建筑

更新于:2022/02/08856人浏览来源:重庆晨报(重庆) 收藏

在两江国际影视城的“老街”上,有一栋造型别致的建筑。居中的正方形大门上方,有4根圆形的罗马柱与顶部相连接;大门的两边,还对称排列着6根造型相同,但直径略大的罗马柱,这6根罗马柱从地面一直上升到二楼的顶部,与大门上的4根柱头共同支撑起弧形的楼顶外沿,使整个建筑体显得既庄重大气,有耐人寻味。
乍一看,它很像一个影剧院或礼堂的大门,而在它的门头上,却有四个金色的楷体大字——金城银行。
财大气粗的私营银行
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总行曾设于天津,是当时中国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金融辐射功能遍及长江以北,与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等并称为“北四行”。
1936年,总行迁往上海时,存款达1.83亿元,一度超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居私营银行首位。同年,金城银行于重庆陕西路229号正式设立办事处,而两江影视城复建的这栋带罗马柱的大楼,是金城银行1940年代的运营大楼,地址在今天的解放碑金鹰广场一带。
据史料显示,金城银行在重庆的主要业务,是对一些优质的工商业客户提供贷款与投资。比如,1940年代初,民生实业公司发行100万元公司债券,金城银行就认购了40万元;民生公司向加拿大订购轮船时,金城银行也陆续借给该公司100万元美金;抗战胜利后,民生筹组太平洋轮船公司时,金城又借其美金40万元。同时,金城银行还投资了不少企业,据1944年的数据显示,金城投资的单位共有39个,其中钢铁机器业5个,煤矿业6个,交通企业1个,自来水公司1个,从事面粉、造纸、瓷器、纺织生产和水力发电、缆车经营的6个,保险业4个,各种实业公司10多个,投资总额高达7300余万元。
1970年代的工艺品商场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金城银行的老照片,大约拍摄于1950年代初期。据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金城银行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
一位在解放碑生活了70年的老先生回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带罗马柱的金城银行运营大楼,成为了一个工艺美术品商场。商场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接待来重庆旅游的外宾,二是向市民出售“出口转内销”商品。如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梁平竹帘、重庆漆器、蜀绣等工艺品,还有享誉全国的北碚玻璃器皿厂的磨花玻璃制品,在这里都有售。“当时,像苏葆祯、阎松父、王闲影等国画大师画的竹帘,十来块钱就能够买到。”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