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建筑图典收录南京1237处民国建筑

更新于:2022/02/081370人浏览来源:新华报业网 收藏

革命遗址、公馆别墅、道路古桥、餐馆园林、军事堡垒……

最全《南京民国建筑图典》 收录1237处民国建筑

南京到底有多少民国建筑?这个问题,一直说法不一。从高宅深院到小店商铺,想要算清实在不易。而昨天,由南京民国建筑研究院编撰,著名文物专家、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主编的《南京民国建筑图典》(上下卷)在南京首发。据介绍,这厚厚的两卷书,共收录了1237处(1500余幢)民国建筑,是目前收录民国建筑最全的著作。

民国建筑被分成了十大类,军事堡垒首次收入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杨新华表示,十年前,编一本南京民国建筑大全的想法就在他脑海中生根了,“三年之后到了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那时起,我联合了一批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开始正式投入编撰工作。”同时在2009年年底,南京民国建筑研究院也宣告成立,杨新华任院长,吴凯波为董事长。

如今,上下卷本厚重的《南京民国建筑图典》终于问世,借助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杨新华等专家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地毯式摸底,收录在图典中的每一处民国建筑,不仅有该建筑的名称、位置、门牌号码、图片,文物级别等信息,还有简要的文字介绍,对该建筑的建造年代、曾经的房主都有详细说明。

书中收录的1237处民国建筑,被分为十大类介绍,分别是革命遗址;国民政府机关;公馆、别墅、民居;外国驻华使领馆;科研教育文卫机构;交通、电信、水利机构;工商、金融、餐饮场所;宗教、园林建筑;军事堡垒建筑;墓葬及纪念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民国建筑图典》首次将民国时期的碉堡收入其中。杨新华介绍,碉堡也是重要的民国建筑遗存,是血与火的记忆载体。图典中收录的碉堡、炮台共有三十多处。

这些道路、桥梁、城门你都了解吗

提起民国建筑,更多被提及的可能是大使馆、公馆、名人故居、公共的影院或饭店等。而该书将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并没有意识到的民国建筑也一并收入。

如书中一口气介绍了中山大道、陵园路、中央路、北京西路、云南路、上海路、宁海路等16条路,又介绍了回龙桥、逸仙桥等桥梁。

如陵园路是著名的“世界级绿色都市道路”,建于1929年,是通往中山陵的一条园林道路。上海路建于1935年,该路辟建前,除汉中路至大锏银巷口一段有房屋建筑外,其余多为山坡或耕地,与广州路相交处是一大水塘。升州路是1930年拓宽成现代马路。

南京城墙上的中山门、挹江门、新民门、玄武门、雨花门、武定门,也都被收入图典。如玄武门是为1909年在玄武湖举办南洋劝业会而开通。

杨新华解释称,建筑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房子,而是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因此一批民国时期建造的名人墓葬,如中山陵、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谭延闿墓等也作为民国建筑收入书中。

呼吁恢复高淳等老街中的商铺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收录的民国建筑,不仅包括了传统认知上的南京城区范围,还将触角首次延伸到了南京的郊区,覆盖了现今广义的南京辖区。比如,浦口有一条左所大街,有44个号码的建筑,全部是民国民居;高淳漆桥村,有23个号码的民居;高淳的东坝河滨西路从71号到129号有139家建筑,分别是面粉店、布店、茶叶店、药店、食品店等,也是清一色民国店铺建筑。

杨新华提出:“如果将这些商铺全部恢复起来,那将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场面啊。”杨新华表示,对于民国建筑,当然第一就是要“死保”,就是先保下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活保”,“如果建起民国建筑小街,再在这个百年的豆腐店中卖起豆腐,那是种什么感觉?”

与此同时, 杨新华表示,书中收录的1500余栋民国建筑,大部分都有文物保护级别,从国家级到区级不等,但也有部分还无文保级别。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易被忽视的、却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民国建筑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