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为每栋建筑拍照建档
更新于:2022/02/08已623人浏览来源:武汉晚报 收藏
2013年10月,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开始认证设计。次年,由市国土规划局、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简称市地空中心)、市规划研究院、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公司等机构组成专业规划团队,分成多个小组深入中山大道探访考察。
30岁的汪文作为规划团队之一,全程参与了此次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
汪文带领另外4名规划师负责考察六渡桥-江汉路段,那是他时隔十多年后再次见到六渡桥。汪文是黄冈人,“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到武汉游玩,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六渡桥。”回忆起那时候中山大道的店铺,汪文如数家珍:“老通城里有吃不完的美食,沿街有各种老字号,还有我最喜欢逛的书店,非常热闹,在我们小孩眼中感觉像是天堂一样,一整天都逛不完。”
十多年间,他从小孩儿变成大人,六渡桥却渐渐衰老了,“感觉和记忆里繁华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头顶上交错的电线、脚下压坏的地砖、被广告牌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建筑外墙,老旧的垃圾桶,还有在现在看来显得有些低端的商业业态,汪文有些心疼中山大道的衰老。
花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汪文和他的同事们重新审视了一次中山大道,把改造范围内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为每栋建筑拍照、建立档案,如实记录下中山大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每栋建筑的现状、区位、建成时间、保护级别、初步改造建议等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再找来以前的老照片进行比对。他们发现有些被广告牌挡住的建筑本来就很美,好多路段存在人车混行、步行空间被挤占的问题,街道环境也需要提升。
给水塔建“最佳拍摄广场”
历经近百年的沧桑,水塔是中山大道这条缀满宝石的项链上最珍贵的一颗。
在给水塔拍照时,汪文发现,这栋曾经是武汉市最高的建筑现在“变矮了”。随着时代变迁,水塔周边的建筑越建越高,大体量的建筑越来越密集,当年远远就能望见的、非常瞩目的红砖水塔,逐渐埋没在繁华的闹市中,从主角变成了背景。
汪文发现,水塔所在的路口车流川流不息,导致这栋建筑很难亲近,行人也停不下脚来。而且水塔的裙楼是一排装修现代的商铺,和它本身的气质并不相配。
怎样才能把水塔重新凸显出来?在新的规划中,这里的车道压缩成了两车道。他们参考巴塞罗那著名的兰布拉斯大街街心花园,利用多出来的空间在路中央设计了一个类似绿岛的街心公园。
他们又拿着相机前前后后拍了很多张照片,发现离得太近,水塔的“全身”拍不完整,如果隔远了,细节又看不清楚。经过反复比对,他们在水塔的南侧找到了最佳观景点,在那里看水塔的视角是最好的。他们在这个地方设计了一个小广场,游人可以在那里和水塔合影。
水塔附属的商业裙房则恢复成与水塔统一的红砖墙面、拱形门窗形式。
美术馆从“孤岛”变“半岛”
如果说中山大道是一条河,它由北向南自黄石路分叉出一条支流,又到南京路闭合,形成了一个“岛”。那道支流叫保华街,岛屿就是武汉市美术馆。
这栋欧式建筑原为金城银行,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庄俊的杰作,1931年建成。
汪文说,美术馆是中山大道上文化氛围最浓的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孤岛”很难落脚。美术馆门前是一个大花坛,把人隔离开来,而美术馆两侧是一对单行路,一条往南,一条往北,车流川流不息,想过街进入美术馆其实很不方便。
规划师们想了个办法,公交车从北边的保华街走,南面的中山大道改成步行街。
南边的中山大道上将栽种桂花等树木,可在此举行露天的文化沙龙,还设置了休息的座椅。北边的保华街则铺上和步行道类似的小方砖。汪文介绍,这些小方砖看起来和步行道一样,但实际材料会更硬一些,砖体更厚,像钉子楔进地下,铺这种砖就是为了减缓车速。
而中间的大花坛则改成了休憩广场,广场上有草坪,草坪上两行银杏树正好与美术馆门口的柱子呼应,树底下有休闲座椅,让人们可以坐下休息。
机动车道瘦身让路于民
这次中山大道改造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汪文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机动车道的“瘦身”。
原来的中山大道作为交通主干道,承担了大量汉口区域南北向过境交通。在实地探访时,汪文和同事们有直观感受,有的地方交通状况较为混乱,有的公交站台公交车扎堆,人行道狭窄,人车混行,行人过街不方便。
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的主要负责人、地空中心空间规划研究部部长陈伟说,考虑到地铁开进中山大道,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出行问题,他们打造了一个慢行友好的“公交街道”。在新的规划中,整个中山大道改造工程所涉及的机动车道普遍经历了一次“瘦身”过程。比如按照规划,友谊路——前进一路段车道由双向6车道压缩为双向4车道,外侧车道设为公交专用道。
“城市发展到现在,要回归以人为本的角度,也就是说要从人的活动的角度去思考街道怎么改。”陈伟说,“中山大道两边有很多历史建筑,商圈发达,不管是从让人们体会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复兴的角度,都需要人能够停留下来,而不是让道路被小汽车所占有。”
相对应的,步行空间却成倍扩大。在施工阶段,汪文和同事们还会去施工现场查看,“你会发现人行道宽了,走在路上舒适了许多,老街的感觉一下子出来了。”
捧回全球规划学界最高奖
有变化,也有不变之处,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留住原住民。
“本地居民的生活、文化也是旧城改造的一部分。”陈伟认为,中山大道应该最大限度留住原住民。她希望道路环境的升级,通过对历史建筑及周边小微空间的改造,让周边的老汉口街区实现自我修复,鼓励本区居民参与街区沿街商业经营,提供多元就业渠道,“比如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面,民宿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陈伟把这个过程比喻成人体的自我修复,堵塞的地方通了之后,其他地方都会慢慢恢复,激活老里份的功能。
因为致力于强化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场所、鼓励社区参与性,《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从全球千余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6年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的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规划卓越奖”,这也是今年亚洲唯一获奖项目。获奖理由有一段这样的话: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城市更新与转型的进程中,该规划对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其在规划思想和方法论上的创新,对中国其他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的城市,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
汪文说,等到中山大道重新开街以后,他最期待的景点是汉口水塔。“那儿景观改造力度大,道路尺度更舒适,”他最想去和水塔合张影。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