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古建筑修缮定额标准低部门业主工匠呼吁重定
更新于:2022/02/08已913人浏览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
古建筑修缮,如果要做到修旧如故,原汁原味,材料和人力的投入往往非常大。然而,广州市现在对于古建筑修缮定额的缺项达130多项,不少古建工匠和业主都吐槽定价过低,不符合实际。日前,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召开文物(古建筑)修缮定额研讨会,由相关各方以及省市政协委员讨论重新制定修缮定额标准。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朱秋利介绍,协会今年3月成立后,无论专家还是工匠,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广州市现行的定额严重阻碍文物和古建筑的修缮,甚至造成传统修缮工艺的流失。现行修缮定额主要是针对和适用于现代建筑,文物(古建筑)有许多项目定额中没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缺130多项。如古建筑传统的大阶砖地面、砖雕、雀替、落地罩、阴阳瓦、龙船脊、镬耳墙等传统工艺都没有。加上修补比新作耗时、费工,定额中都没有充分体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传承人邵成村跟记者举例:广州的屋面灰塑按定额为每平方米约500多元,但每平方米要3个工匠才能完成。所以工匠们没有成就感,完全凭匠人奉献精神在做项目。而他们在深圳做时,经多方测量论证,灰塑造价每平方米2300元。北京、杭州等城市的定额标准都比广州高得多。
与会的工匠和施工代表也纷纷表示定额与实际差别太大,“少则差几倍,多则差十几倍”。如木材,许多材料含水率较高,需要自然风干或烘干才能使用。在一个省级文物的修缮中,实际使用的木材就是定额的9倍多。
业主单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的代表石浩斌也坦言,现行定额人工、材料与现实市场价差距大,使得业主方做预算和结算难度大,难以申请经费,不利于文物保护。陈家祠的灰塑保养只能参照深圳的标准。邵成村坦言,在实际中,很多工程的结算周期长达5年甚至10年。
文广新局:
支持重新定额
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郑小炉表示,目前确实由于没有适合的定额标准,使得去年广州市文保专项资金使用率过低。作为广州市第一个专业的建筑遗产协会,此次专家们的意见十分中肯,文物保护部门十分支持也呼吁重新评估和制定文物(古建筑)修缮定额标准。
省政协委员陈星表示,历史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很多传统文化,由于定额问题困扰行业的发展,有些长期从事文保行业的老企业、老工匠,开始另谋出路,造成了人才流失,工匠、工艺传承也十分艰难。目前在提倡工匠精神,有必要尽快修订广东古建筑修缮定额,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文保行业,确保工匠精神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后继有人。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