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老宅给现代建筑上了一堂节能课

更新于:2022/02/08607人浏览来源:南报网 收藏

最热的“中伏”已经到来。日前金陵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甘熙故居及朝天宫、堂子街等多处城南古建筑,这些清代老宅中,有的还有人居住在内。当室外地表温度达到48.2℃时,室内不开空调都能保持在30℃左右,身在其中并不会感到燥热。

夏天里,只要气温超过32℃,城市里居民就离不开空调了,一天24小时开空调的也大有人在。如此清凉舒适的环境全拜现代科技所赐,然而与老宅子的智慧相比,实在很难生出优越感来。一些现代建筑在功能设计上,不仅缺少细节上的人文关怀,更意味着巨大的能源浪费。

这些城南古宅,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防暑纳凉的需要。如布局上前后通透,以高墙与凉棚遮挡阳光,宅院内多设天井,房间内挖水井调节温度等等。诸多匠心巧妙之处,现代建筑不可能也不必照搬,但其中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

结合现代城市环境,住宅建筑的合理设计,首先体现在小区规划布局上。例如楼栋的分布要利于通风,道路走向要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用绿化和水体调节湿度,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这些规划理念并不高深,只不过很多时候开发商过于追求容积率,或考虑成本,或标新立异,这些规划方面的节能理念就无人问津了。

在住宅单体上,现代建筑的误区更多。很长一段时间内,开发商热衷于大飘窗、凸窗,住宅的窗墙面积比过高,采光和通风效果是好了,却造成遮阳效果、保温性能下降,空调能耗大幅增加。当然,节能不是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但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应根据地区气候、房间的朝向和功能,合理控制开窗大小、数量。摒弃那种过于追求奢华、追求所谓都市化的想法,向“生态”、“节能”回归,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尽管从10年前开始,绿色节能就成为很多楼盘的卖点,但单纯指望开发商自觉自愿并不现实,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规、标准。遗憾的是,从管理部门到购房者,对住宅节能都未给予足够重视。2001年国家就出台了外墙保温层强制标准,可时至今日,仍不时有保温层缩水、取消的情况发生,让众多业主费时费力维权。2007年,南京公布民用建筑节能两大实施办法,规定开发商必须将节能指标公示在售楼处显著位置。但实际上,有多少开发商严格执行了,又有多少购房者关注了这个指标呢?

一座好房子,应该为人们提供舒适、亲近自然的生活场所,还可以为业主节省更多的居住成本。炎炎夏日里,城南老宅给现代人上了一堂关于美学、人文、节能的示范课,这份清凉值得我们牢记和回味。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