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公布88处历史建筑

更新于:2022/02/08601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7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公开了广州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下九路天喜堂旧址、第一棉纺厂旧址1号车间、一德路安亚药行旧址等一共88处建(构)筑物入选名单,至此广州公布的历史建筑已达566处。

   据了解,自2012年广州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组织开展了历史建筑普查和推荐认定工作以来,已公布第一批名单398处,第二批名单80处,加上本次公布的第三批88处,广州历史建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66处,在全国大城市中属于数量较多的。

   广州市国土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批历史建筑的推荐名单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全市正在开展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与规划中文化遗产评估的推荐;二是来自于媒体关注和公众推荐的线索;三是来自于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线索。

   第三批历史建筑主要有三大特点:集中成片,突出在名城保护体系下重点区域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现;城乡结合,城市和乡村更为广泛分布的历史文化遗产;种类丰富,遗产类型上种类更多样更丰富,更好体现广州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

   广州市国规委表示,本批次历史建筑名单已经市政府批准确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依法保护历史建筑。

   ■相关

   七类历史建筑获推荐

   据介绍,第三批推荐的历史建筑主要分为七类:

   (一)重要史迹类,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印记,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代表建筑物有华安楼,这是位于越秀区泰康路162号一栋民国时期大型商业建筑,由著名爱国建筑师黄玉瑜主持设计,曾为华安合群保寿两广分公司,在民国时期有众多名人题词。下九路天喜堂旧址位于下九路24—32号,建于1926年民国时期,是著名建筑师林克明的第一个设计作品,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英雄模范向秀丽烈士的牺牲处。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代表。这类历史建筑集中体现了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形态,如栖栅南街2号民居,是位于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栋传统材料与西洋样式相结合的精美住宅。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重要代表。这类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塱头村内,沙湾镇是广州市的第一个国家级名镇,其中如恒庐,是一幢造型精美,规模较大的别墅,是近代华侨回归珠三角后建设的中西结合民居建筑代表。

   (四)村落遗产类,是广州周边乡村文化遗产的代表建构筑物。如从化区横岭村大塘尾家驹家塾,是独特的外来宗教与传统建筑结合的代表,白云区蚌湖墟镇湖大街1、2、3、4号民居则是位于墟市的少见并保存完好的中西结合大型民居。

   (五)校园教育建筑类,主要位于广州的高校校园。如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石牌旧址和广州华侨学生接待站,是新中国关心华侨教育的重要见证,也是维系广大华侨侨生与祖国情感联系的纽带。华南农业大学的丁颖旧居,是华南农学院第一任校长、著名农学家丁颖的旧居。

   (六)工业遗产类,是广州近现代工业历史的重要见证。如位于广纸片区工业遗产的成片保护,体现了“三旧”改造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七)其他类型。有位于越秀区一德路的安亚药行旧址,这栋建于民国的大型建筑物是一德路的标志性建筑物。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