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愿复原合肥拱辰门 工大北区能寻到曾经城墙砖

更新于:2022/02/081380人浏览来源:江淮晨报 收藏

快80岁的老建筑人,缓缓地摊开一张设计图,黑色的线条描绘的是他多年的心结。23日,江淮晨报《相见时难别亦难,庐州城墙将重现》的稿子刊发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曾经主持规划设计环城公园的劳诚老人为江淮晨报、江淮网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他说,复建老城墙的想法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并且已经动工,可惜的是工程最终夭折,这成了他的一大遗憾。而当年的老城砖在合工大北区和逍遥津公园也都能寻到,这为现在复原老城墙提供了可能。

土都已经堆上,工程不幸夭折

现在的拱辰街,往东边500米左右,也就是古井桥旁边,一段一百多米长,约一米高的土坡静静地堆在那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记载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今年快80岁高龄的劳诚老人为记者讲述了一段很少为人知的往事。他是高级建筑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曾担任合肥市规划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主持规划了环城公园、黑池坝公园、安徽饭店、清风阁等一些合肥知名的建筑和景观设计。

其中,环城公园是他呕血之作。直到前年,他还著书立说,详解环城公园的景观设计和未来的发展。书中,他提到在当年环城公园的建设中,其实还有一段尘封的往事。老人回忆,在环城公园建设之初,对20世纪50年代拆除合肥古城墙的得失也颇有争议。当时,就曾经有一种想法:希望在环城公园里复原一段古城墙作为历史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愈来愈感觉到当年拆除合肥古城墙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的事。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当时规划在合肥古城拱辰门附近复原一段拱辰门城墙。

这一想法也已经付诸实践了,“当时政府拨了80万,这在当时是不小的一笔钱。”而且,工程也开工,他记得车子都拉来了不少土,就留下了现在古井桥旁边的土坡。然而,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工程搁浅了。现在,唯有从这个土堆中能寻回一些当年的往事。

他精心绘制了拱辰门复原图

时隔30多年,恢复一段老城墙一直是劳诚的一段心结。他期待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结,也为这一心结献上自己的余热。

在老人的著作中,他精心绘制了拱辰门的复原图。他告诉记者,对待历史要忠于原来的面貌,要修旧如旧,要尽可能地复原。所以,他的复原图不是靠想象,但是那个年代还没有照片,如何恢复原来的城门楼模样?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在的复原图主要借鉴了合肥合清代嘉庆年间《合肥县傅郭城图》上拱辰门的形象。另外,1943年,一名日本人描绘了多幅合肥城墙的速写,这些画也可作为参考。记者注意到,地图上城墙巍峨,城门稍稍往外拱出,呈一定的弧形,高高的城门楼显得很气派。“恢复以后,这里就可以成为一个景点。”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拱辰遗韵”。

工大北区、逍遥津公园留存有老城墙砖

劳诚介绍,他记得现在的合工大北区和逍遥津公园都还有,而且说不定还有一批散落在民间。相关史料记载也证实了他的这一说法。据记载,1951年年底,为了城市发展合肥市决定拆除旧城墙,1952年年初组织了一次全市性的拆除旧城墙义务劳动。当时,全市干部、工人、学生齐动手,彻底拆除了合肥的老城墙。当时拆下的很多城砖随意丢弃,其中位于北城的第六步兵学校拉走了部分城砖,做了建筑材料,有的在修建逍遥津公园时用于砌湖堤材料。

记者寻访

按照劳诚的指引,记者踏上了寻访老城墙砖之路。

走进阜南路上的合工大北区,据介绍,这里曾是部队的第六步兵学校,后改成工学院,现在被合肥人称为工大北区。一番打听以后,一位老人指向了左边,“你到那边几栋矮房子看看。”果然,向左走上几十米,便是一排黑色的瓦房。一位80来岁的白奶奶告诉记者,她在这里住了30来年,她说,旁边的瓦房上用的就是老城墙砖。仔细一看,墙上确有一些颜色灰暗的大砖,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比现在的红砖要大上不少。她说,之前旁边还有一个娘娘庙,那座庙用的也都是老城墙砖。

逍遥津公园里有城墙砖,劳诚记得很清楚。他说,有一次他去逍遥津公园,看到他们正在对水池进行清淤。水放浅后,那些城墙砖都露了出来。“就在公园东边水池南岸的驳岸”。记者找到逍遥津公园一位宋姓负责人,他说,在公园已经工作了36年,他记得水岸边确实有一些灰砖,看上去有些年月。按照他和劳诚描述的位置,记者在逍遥阁对岸的水边,这些灰暗的城砖混杂着水泥静静地躺在那里。水岸边,这些老城墙砖已经化身为护坡,守护着一潭湖水。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