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2016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超千亿元

更新于:2022/02/08596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2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暨第六个“海安建工节”庆祝大会。省建管局副局长陈晨,省住建厅质安处处长漆贯学,市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市建管局局长沈卫星应邀出席。县委书记陆卫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进基,县政协主席周宗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春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亚曦,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平参加会议。

2015年,我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5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5亿元,利税38亿元,入库地方税金9.04亿元,职工分配总额超过160亿元。全年获国家级工程奖7项,其中鲁班奖3项、国优工程2项、詹天佑奖2项。“十二五”期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连续跨过500亿元、100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18.7%,建筑企业总数达289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26万人,获鲁班奖14项、国优工程12项、詹天佑奖7项。

陈晨指出,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特别是从去年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一批新生代企业家不断涌现。海安建筑业在全省举足轻重,对全省影响力很大,苏中集团、华新集团等企业是海安乃至全省建筑业龙头企业,海安诸多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策应“一带一路”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他希望海安继续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努力在全省争先晋位,为全省建筑业发展再创辉煌。

陆卫东要求,加强建筑业体制机制创新,科学界定母公司和所属各子公司两级法人的市场地位,明晰经营管理分工,努力推动更多的建筑业企业孵育新生力量。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各位企业家要深入研究建筑产业化这一重大课题,找准、找实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努力把建筑业打造成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

陆卫东强调,广大建筑企业一定要保持必胜信念和清醒头脑,积极策应国家战略,认真研究、准确把握重点投资领域,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寻求更多的市场份额。要认真研究新常态特点,做到趋利避害,强强联合,努力在提升建筑业品牌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和科技能力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探索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大型国企、央企联合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要瞄准未来行业发展方向,顺势而为,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在建筑业发展大潮中走在前列。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母公司实力和子公司活力,不断激发建筑业内生动力。

顾国标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全县建筑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他指出,当前海安建筑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清形势,牢牢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两大重点,积极策应“一带一路”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拓展市场,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

顾国标指出,今年建筑业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1000亿元以上,力争1100亿元,建筑业入库地方税收10亿元。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40项以上,争创鲁班奖、国优工程各2项。专业份额占建筑总量提高1—2个百分点。争创省、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项目)2个。

顾国标要求,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突出重点领域,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改革项目管理模式,持续深化建筑业改革。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他强调,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更新理念,抢抓机遇,积极创新,始终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作为生命线。各区镇、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保障,加强政策扶持,规范行业监管。

张亚曦宣读表彰决定。

会上,为获国家“鲁班奖”、国优工程企业,获“新生代建筑企业培育奖”的区镇、企业和“建管工作先进个人”、“新生代创业明星”、“优秀岗位操作能手”现场颁奖,播放了专题片《让梦想照耀现实》。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