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钢材产能过剩、提升人效,中国建筑力推钢结构但算“经济账”还需过程

更新于:2022/02/08545人浏览来源:界面新闻 收藏

“目前我们国家的钢材供应相对过剩。大致来说,如果有10亿吨的产能,8亿吨的产量,可能只有7亿吨的用量,约1亿吨是过剩的。但长期看,钢结构的需求曲线会越来越往上。”在12月 23日举行的中国建筑(601668.SH)反向路演交流中,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科工”)董事长王宏如是说。

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指出,自2015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出现近20年内首次下降、钢材价格降至近20年以来最低后,我国防范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一直长期存在。不过我国钢铁产量在需求带动下,预计未来还将在高位运行。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剩产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9年粗钢产量约9.96万吨。全国钢结构产能2019年达到7671万吨,占全国粗钢产能比例约7.4%。作为中国建筑体系里目前唯一定位为制造业的平台,中建科工在江苏、湖北、四川、广东、天津的5个钢结构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20万吨以上,产能利用率可达90%左右。

中国建筑方面认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环保、安全和质量方面,都具有优势。同PC(预制混凝土)相比,在装配式建筑和部件领域,钢结构和智能化、自动化的结合可以发展智能建筑和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的属性更加明晰。

更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装配式建筑可明显提高人工效率。“比如,一台焊接机器人相当于6到8个焊工的效率。在产线上,一个生产车间186个工位,但真实的操控人员只有4个人;白天两个人,晚上两个人。还有14个人在车间巡检,14+4,只有18个人就完成整个产线的运营,这是人工效率的提升。”中建科工华南钢结构公司副总经理冯清川说。

中建三局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钢结构、装配式可以实现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大部分工作量从工地转移至工厂,能缓解一部分用工短缺的矛盾。“现在的年轻工人,一天开出300元的工资,也未必有人愿意在工地干,却愿意去工厂做一天100元工资的活,因为在工厂干活更安全、更体面一些。”这位项目经理说。

多名中建系统内的员工也向记者表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价格上的优势并不明显,目前无法适用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普通住宅领域,中建科工目前在营收规模上,无法和中建系统里第一序列的八个工程局相比。

据wind统计数据及中国建筑2020年三季度报数据,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9.7亿元,占整个中国建筑的1.48%,净利润为3.32亿元,占中国建筑净利润的0.7%。中建科工方面介绍,预计今年营收规模或达到240亿元。

王宏坦陈,由于钢结构价格略高,与房地产很难配,因而有其相应的适应领域。“我们主要选五个领域类做钢结构装配式:学校、医院、写字楼、产业园、住宅,住宅排在最。”王宏说。

就钢结构建筑的成本控制,有投资机构代表在交流中对钢结构建筑的成本控制提出了疑问。对此,王宏回应,公司在整包合同、施工合同里面是敞口合同,不太主张签闭口合同。“所以钢材价格的上涨,可以跟业主在一定范围内对未来的造价进行协商。”王宏说。

根中钢网12月2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近期41家钢厂进行了调价,钢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涨幅最高为500元/吨。此外,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王宏还进一步透露,由于钢结构成本比现今的混凝土要高一点,出于对环保、安全、质量方面考虑,算经济帐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建科工目前未对钢结构的‘经济帐’做具体核算。“王充进一步补充道。


“建筑培训”公众号